wilson
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的胜利吗
16
971
  • 0 次(票) - 平均星级: 0
  • 1
  • 2
  • 3
  • 4
  • 5
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的胜利吗
纽约时报: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的胜利吗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系统的胜利,证明后者已经与美国的教育系统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
DeepSeek是一家震惊人工智能界的中国初创公司,该公司创始人称,其背后的核心开发人员和科学家团队都曾就读于中国的大学。这与许多中国科技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们通常都会寻求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人才。
中国网民对美国人的震惊反应津津乐道,一些人指出,中国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科学博士。一篇博文的标题写道:“DeepSeek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教育绝对牛”。
来自海外的赞誉也纷至沓来。通讯平台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上个月表示,中国学校的激烈竞争助长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他在网上写道:“如果美国不改革教育体系,就有可能把科技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

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是的,中国在教育,特别是科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有助于培养大量人才,这对中国到2023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导者这一雄心至关重要。
但在课堂之外,这些毕业生还必须面对各种障碍,其中包括严苛的企业文化和执政党共产党不可预测的政策。在现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领导下,共产党强调的是控制而非经济增长,并不惜打击其认为影响力过大的科技公司。
DeepSeek之所以能够躲过这些压力,部分原因是它保持了低调,其创始人宣布致力于知识探索,而不是急功近利。但它还能这样坚持多久有待观察。
“中国有很多年轻、有活力、有才华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陈怡然说。“制约因素其实来自其他方面。”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教育系统的实力与国家的全球地位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入了巨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曾经非常少,但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14倍多。中国多所大学现在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尽管如此,几十年来,中国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都去了国外,而且很多都留在了那里。
从某些指标来看,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
[图: a61eb64c25f33e60a12f50ad64f110ff.webp]
2023年,中国顶尖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过去20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
2020年,中国培养的STEM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四倍多。根据芝加哥研究中国的智库MacroPolo的研究,自2018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增加了2300多个本科专业。
MacroPolo发现,到2022年,全球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的本科院校,而来自美国本科院校的研究人员仅占约18%。虽然这些顶尖研究人员大部分仍在美国工作,但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工作。
“过去几年培养出了这么多人才。他们得有地方去,”MacroPolo的创始人马旸说。
华盛顿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大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某些领域的中国学生获得美国签证的难度。
“如果他们无法出国,他们就会创办一些公司”,或者为中国公司工作,马旸说。
有人批评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侧重应试,扼杀了创造力和创新力。马旸承认,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并非每个项目都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但中国的顶尖学校,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DeepSeek的许多员工都曾在那里学习。
悉尼科技大学研究中国创新教授的教授玛丽娜·张(音)表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政府促进了学术界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它向研究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并鼓励学术界为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做出贡献。
然而,政府参与也是中国创新面临的最大潜在威胁之一。
目前,北京对人工智能行业暂且给予厚待。但在2020年,中国政府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等大公司的控制力太弱,对中国科技行业发起了为期数年的全面打压。(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从之前专注投机性交易转向人工智能,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另一项对投机性交易领域的打击行动。)
随之而来的科技公司裁员以及该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令这个曾经吸引许多中国顶尖学生的行业不再具备从前的吸引力。相反,数量创纪录的年轻人选择去竞争工资低但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工作。

香港大学研究中国科技创业的教授王彦波(音)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受到人才流失的影响,部分原因是它得到了政治上的认可。他预计,在年轻人的推动下,中国很快会出现更多成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但他还说,如果北京近年来对大型科技公司更宽松一点的话,不知道中国的人工智能格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中国长期的人工智能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它的STEM教育体系,还取决于它对私人投资者、企业家和营利性公司的处理方式。”

即使在民营企业,雇员也常常必须应付急功近利的要求。这导致了一种即便在中国也被广泛接受的刻板印象——中国工程师更擅长改进别人的创新,而不是提出自己的创新。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也对此表示遗憾,“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因为整个社会层面的硬核创新太少了,使得他们没有机会被识别出来,”他在去年指出。
DeepSeek的成功可能既取决于它与其他中国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也取决于与这些公司共同的优势。它的资金来自其母公司对冲基金的利润。梁文锋还表示,公司除了计算机科学家外,还会雇用人文学科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知识氛围。
自从DeepSeek取得突破性成功以来,一些声音敦促更多中国公司效仿其模式。DeepSeek总部所在的浙江省党委在网上发表评论称,需要“相信年轻人才”,并给予领先企业“更多创新资源调配权”。
但对中国来说,要想利用其受过良好教育、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政府不要插手。
“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梁文锋在另一次采访中表示。“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的胜利吗? --当然是,相对于美国的公立教育,十分成功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从概率学上讲,高尖端人才数量本就很大。教育体制一方面是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通过不断筛选,发现真正的高尖端人才。在这方面,中国的教育体制虽然需要调整,但大的方面没有问题,就是一级一级选拔人才。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好的offer,好的机会,好的社会地位。。。
不谈官方的科研机构,只看现在中国有庞大的民间资本,特别是许多年轻的企业家,愿意投资人才,愿意投资研究,愿意付出时间成本,出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到不见得是哪个国家教育的胜利,各有利弊。美国有最近几年的政治正确,中国国内也在搞所谓减负,其实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裁撤美国教育部!从拿掉男厕卫生巾开始
后沙月光后沙月光官方账号
9小时前, 在特朗普的支持下,马斯克正带领着他的小将们在美国联邦各个政府机构内横冲直撞。
继美国国际开发署被摘牌之后,小将们又占领了教育部大楼。
2月7日,来自加州的众议员玛克辛·沃特斯带着十余名民主党议员和记者来到教育部大楼。
一名光头佬将他们挡在了门外,众人不停地问:你是谁?
他只是说自己是“为教育部工作”。
在一番激烈争吵后,沃特斯只好在门口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谴责对方(马斯克)公然践踏国会监督权。后面的女议员似乎还哭了。
教育部存留问题,成了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特朗普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的共同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关心的不是美日关系,而是教育部。
特朗普斩钉截铁地表示了对马斯克的支持。
他说,“他们(教育部)不爱我们的国家,我希望美国拥有良好的教育。中国就做得很好。在40个国家的教育排名中,美国倒数第一,但是人均教育成本却排名第一”。
他希望能花费更少的钱,拥有更好的教育。
据CCTV报道,在2月4日,特朗普政府就已开始起草行政命令,启动了裁撤美国教育部的程序。
但教育部作为一个联邦机构,特朗普想要在任期之内裁撤它,按照正常秩序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辩论一年、两院投票一年、走完程序一年,再扯皮一年……换总统了。
马斯克这帮小将们却能干成这事。
出生小狗不怕虎!他们现在就是先斩后奏。
国际开发署在1999年就已“独立”,成了美国政府对外搞颜色革命的“白手套”总部。
教育部则是正儿八经的联邦机构,1979年由吉米·卡特总统设立,1980年正式运作。
它就管两件事:钱和法规。其它继续由各州管理(体现州权,宪法并没有赋予联邦教育权)
美国教育部日前拥有约4000名员工,年预算约680亿美元,覆盖近十万所公立学校和三万所私立学校的5000万名学生。
如果说因为教育部成立时间晚,就有裁撤理由,那么,二战之后成立的国防部、CIA是否也要裁撤?
真正的问题不是教育部是否应当存在,而是它的政策正在破坏美国的教育质量,浪费了美国的教育资金。
美国教育部对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直接刺激是全力推行校园LGBT教育,男厕所必须免费提供卫生巾和卫生棉条,则是刺激的顶点。
2023年,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签署法令,要求全州在4至12年级学生洗手间里,免费提供大姨妈用品,包括男厕所。2024年1月1日生效。
当时特朗业就炸了,说民主党这帮人疯了。马斯克在X大叫:救命啊!
Meta、谷歌、苹果和亚马逊等“进步价值观堡垒”早就在办公楼里这么干了,以投拜登所好。
之前加州、华盛顿、俄勒冈、纽约、弗吉尼亚、伊利诺伊等州也要求学校男厕所提供大姨妈用品。
明尼苏达州不仅将其变成法律,还将手伸向了小学生。闹剧的根子就在教育部,因为教育部管着钱和政策,而LGBT进校园,就是它们的政策。
如果一个州拒绝配合将卫生巾放进男厕所,那么,它将失去经费。
如果一个州愿意配合,那么,它不仅能得到经费,还能得到更多。
2023年9月,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炮轰教育部,“我将在新一届政府上任初期,就关闭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教育部”。
马斯克则跟教育部有私人恩怨,他的儿子就是在读书期间被LBGT教育洗脑,导致性别认知错乱,变成了“女儿”。他等报仇雪恨的机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美国教育部最大的业绩是推行了校内LGBT和快乐教育。
说白了就是公器私用,少数人利用手中拥有的分配资源权力,强行在校园里推行自己所谓的“进步价值观”。根本不在乎大多数美国人民能不能接受?
2022年3月,纽约一名“心理女性”大叔要进入女厕所,遭到守在门口的一位母亲的阻止。双方在厕所门口发生了激烈争吵,由于女人越聚越多,这名“心理女性”在众人唾骂之下,才不得不离开。“心理女性”男女厕所随便进,是奥巴马的成就,推手就是教育部。
美国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允许跨性别者自由选择使用哪种厕所。很多学校不愿意,但教育部就卡它们的经费,只到它们厕所验收合格。
拜登上来后,教育部变本加厉,还允许男生(心理女性)参加学校女子体育比赛。
伊利诺伊州就很懂事,它制定教科书,专门讲LGBT历史,深挖美国历史上的“同性恋斗士”,鼓励孩子们向其学习,把LGBT人士搞得比独立战争先贤们还要伟大。
仅仅5年,美国青少年认定自己是跨性别者的数量就增加了一倍(约30万人),18岁以上为130万人
所以,教育部就要求各校要跟上大好形势,在男厕所里提供大姨妈用品。
它们用教育经费向芬兰Vuokkoset公司采购男用卫生棉条,价格比女用的贵三到五倍。
2023年,美国女权团体痛骂这是对女性的侮辱。
但美国教育部一些人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又花钱请了美国科研机构研究跨性别者是否有大姨妈?
结论是:跨性别男性在进行激素治疗时,会经历大姨妈周期,93%的跨性别男性曾有过相关焦虑。
这是昧着良心的科学结论,这不就是反动学术权威吗?
美国教育部将性别概念变成了:有大姨妈的不一定是女性;没有大姨妈的不一定是男性。
《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还为教育部叫好,称赞这体现了“包容性”。
今年初,美国媒体爆料,仅俄勒冈州各公立学校男厕所为了配置免费卫生巾和卫生棉条,一年要至少耗资560万美元的教育经费。但这些大姨妈用品在男厕所的命运如何?除了少数变态会真的用在自己身上。绝大多数被人顺走...  查看完整评论ajaychen_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2-10 01:52:48你们看看,懂王都说中国教育做的好:
教育部存留问题,成了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川普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的共同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关心的不是美日关系,而是教育部。
川普斩钉截铁地表示了对马斯克的支持。
他说,“他们(教育部)不爱我们的国家,我希望美国拥有良好的教育。中国就做得很好。在40个国家的教育排名中,美国倒数第一,但是人均教育成本却排名第一”。
最牛逼的文科生,能够领导成千上万的天才理工科生为其所用,文科生应该有领导管理能力,而理科生就踏踏实实做实事
钱钟书1947年的小说《围城》有关于学科鄙视链的话:“在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学系瞧不起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瞧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瞧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即使今天也是这样,高中“文科班”成了差生的代名词,只有读书读不进的,才进“文科班”,学习成绩好的尖子生,都进“理科班”。
中国过去几十年最大的成功肯定是在教育领域。只要中国能够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那其他的所谓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就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发生。
当然,教育上的进步与成功不能完全归功于土共,很大程度归功于儒家思想的熏陶和中国几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老百姓愿意把家里的钱都花在子女的教育。
这难道不是因为习主席领导有方吗 没有国家哪有个人 首先应该感谢党 感谢政府 感谢学校 deepseek就算成功 也不是因为他们个人 这个都不懂 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嘿嘿
中国中小学教育在数理化方面确实比美国强。但你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到那里去接受教育吗?
你是在澳洲,感觉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美国而不显得分裂?你把崽下在澳洲,让崽在澳洲接受教育,然后玩命夸中国教育好,毛病。
刚看了一个消息,被常青藤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有三分之一因为能力原因而被退学,这些学生可是中国顶尖中的顶尖,至少是完美的成绩和包装,才能被美国常青藤录取,而且录取率极低。
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的胜利吗? --当然是,相对于美国的公立教育,十分成功


论坛跳转:


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
1 个游客